宋朝奇案:美妇私奔惨死,小和尚坠井遇尸被冤枉,向敏中智擒真凶_环球热消息

2023-05-12 16:44:32 来源:李虎虎

宋真宗景德二年,河南府下的一个小县衙,忽然来了一群村民,他们押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小和尚。

小和尚神情凄惶,褴褛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土和斑斑血迹。

村民们个个神情悲愤,对小和尚怒目而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县令见此,当即升堂问案。

村民们齐齐跪倒,异口同声地大声喊冤:大老爷,我等是附近的村民,这个奸僧入室偷盗财物,拐骗妇女,又将其杀害弃尸,请大人严惩。

县令一听,这还了得,当即令村民们详细说明情况。

1.借宿的小和尚

原来,小和尚是个云游四方的行脚僧,昨天刚刚到了这个村子。

当时天已经黑了,小和尚找到一户人家想要借宿。

主人见小和尚是个生面孔,便果断拒绝了。可小和尚走了一天,早已经精疲力竭,再也走不动了便再三恳求。

主人无奈,只好让小和尚睡在了家门前的一辆马车车厢里。
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主人起床去茅厕,忽然发现家里丢了很多金银首饰,媳妇也不知道哪儿去了。

他第一时间想起了昨晚借宿的小和尚,于是,赶紧跑去查看,结果发现小和尚也不见了。

主人怀疑小和尚偷了财物趁夜逃走了,媳妇的失踪肯定也和小和尚有关,便召集了亲朋好友,一起去找小和尚的下落。

大家走到村口,发现路边的荒草有踩踏的痕迹,众人顺着痕迹的方向一路寻找,很快发现了一口枯井。

枯井里传出阵阵哭声,大家往井里一看,小和尚正蜷缩在井底,对面躺着一具鲜血淋淋的女尸。

众人忙放下绳子,把一僧一尸都拽了上来。

主人看了女尸,发现正是自己的媳妇,再看小和尚满身血迹、惊慌失措,气得差点儿晕倒。

他颤抖着手指着小和尚:你这个和尚,我好心留你借宿,你为什么要偷走我的钱财,还要拐走、杀死我的媳妇?

小和尚惊恐万状,结结巴巴地说:这位女施主不是贫僧杀的。

“跟他啰嗦什么?把他送到县衙,交给大老爷处理。”有个村民喊道,于是,众人纷纷响应。

就这样,村民们一起把小和尚送到了县衙。

2.如此巧合

县令听完,一面派仵作去现场验尸,一面呵斥小和尚说:大胆和尚,快快说出实情,免得皮肉受苦。

小和尚吓得抖做一团,他结结巴巴地喊冤:我没有杀害女施主呀,我是着急赶路,不慎滑倒,才掉进枯井里的,我也不知道井中为什么会有一具女尸。

“半夜三更你不在车上休息,赶什么路?分明是在说谎,看来不用刑,你是不会说真话的!”县令怒斥道。

小和尚听了涕泪横流,哭喊道:我说得都是实情啊,我真的没有杀害女施主,我跟她往日无怨、近日无仇,为什么要杀害她呢?

县令见小和尚不肯招认,大动肝火,令衙役用刑,小和尚被打得皮开肉绽。

打了一会儿,县令让衙役停手,再问小和尚,小和尚还是坚称自己是冤枉的。

县令便命衙役再打,如此几次,小和尚被打得气若游丝。

最后,小和尚见县令根本不听自己辩白,只是一味的用刑,心想:横竖都是死,与其被折磨死,不如死个痛快,就屈招了吧。

于是,小和尚心一横,说道:我与死者早就私通了,我们商量好一起私奔,当晚,小僧故意到她家借宿,谁知主人不愿意,我只好退而求其次,借宿在他家的马车里。

半夜,小僧翻墙到院内,引诱她和我一起逃走,她打包了一些金银首饰,我们两个连夜逃走了。

半路上,天渐渐亮了,我想:一个和尚带着一个女人,一定会引起别人的怀疑,于是,我干脆一不做,二不休,用刀把女人捅死了。

然后,我把尸体扔进了枯井,不想用力过猛,脚下一滑也跟着掉进了井里。

盗窃的财物和凶器都落在了井边,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拿走了。

这时,恰巧仵作验尸回来,他禀告县令说,死者是被利刃刺中要害而死的,死因与小和尚说的一致。

县令便认定小和尚所说的就是事实,于是依法将小和尚定为死罪,并整理好案卷,给上一级官府进行复审。

3.疑点重重

负责复审的官员是河南府长官向敏中。

向敏中是北宋名臣,深受皇帝的青睐,宋真宗时曾官拜宰相,可惜后来因为在购宅争妻事件中,跟皇上说了假话,皇上一怒之下将其罢相,几经周折到了洛阳。

向敏中看了小和尚的案卷,觉得这个案子从表面上看,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。

然而,仔细分析后,却发现存在四个疑点。

第一,小和尚虽然承认了自己杀人,供述了作案详情,但却没有办法清晰描述作案的凶器,这一细节不合常理。

第二,小和尚说脏物和凶器遗落在井边,被人拿走了,拿走财物正常,但谁会拿走一把血淋淋的刀呢?等着吃官司吗?

第三,小和尚说自己和女人有染,特意引诱她跟自己私奔,那必然就会提前做准备,又怎么能会因为天亮这样荒谬的理由,在半路上临时起意把她杀死呢?

第四,村民们和受害者家属都说小和尚是生面孔,以前从没有见过,那他又是如何与女人相识,什么时候勾搭成奸的呢?

为了探明真相,向敏中亲自提审了小和尚,但此时的小和尚,已经心灰意冷了。

第一次提审,小和尚不谈案情,反而大谈佛家因果论。

他说:今生果,前世因。是小僧上辈子欠了那位女施主的命,今生该有此报。

向敏中听了,愈发觉得另有隐情,于是将小和尚暂时收押起来。

隔日提审,小和尚还是不谈案情,只是反复说:是小僧欠了她一条命,我已认罪,偿命便是。

小和尚明显就是一心求死,可向敏中却不肯冤枉无辜。

他不厌其烦,第三次提审小和尚,就案件的疑点反复询问,但小和尚依然如故。

最后,向敏忠对小和尚说:你倒可以一死了之,一了百了了,但你却让真凶却逍遥法外,让死者的冤屈无法伸张,你如何对得起惨死的冤魂?

小和尚听了,羞愧难当,顿时泪如雨下,对着向敏中吐露出了实情。

原来,案发当晚,小和尚借宿在受害者家门口的马车厢内,由于车厢计较硬,小和尚睡得并不沉,半夜,他被一阵响动惊醒了。

小和尚悄悄掀开车帘往外一看,一个蒙面人正搀着一个女人,扒着墙头从院子里往外爬。

蒙面人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,腰间还带着一把刀,没一会儿工夫,两个人就翻出院墙,消失在了夜色中。

小和尚担心主人早上发现女人不见了,会怀疑自己,于是趁着夜色逃离了。

小和尚不敢走大路,就选择了小路,谁知月黑风高不辨方向,一不留神,竟掉进了一口枯井里。

本以为会跌得头破血流,却不想落到了一个柔软的东西上面。

小和尚伸手摸了摸,发现竟是一具女尸,当即吓得魂不附体,不敢动弹。

好不容易熬到了等到了天亮,小和尚才发现枯井里的女尸,竟是被蒙面人带走的女人。

向敏中听小和尚说完,案件中的重重疑点便有了合理的解释。

可惜小和尚没有看到飞贼的长相,也没有其他线索,该如何查获真凶呢?

向敏中沉思片刻,想出了一条妙计。

4.探寻真相

几天后,案发的村子来了一个外地人商人,商人一连在村子里呆了几天,他经常到村口里一个饭店吃饭,没事儿就和人闲聊,说说自己旅途中遇到的奇闻异事。

商人和当地人相处得非常融洽,很快,村民也纷纷把自己知道的新闻都说给他听。

一天,商人吃完饭在村里闲逛,一位老婆婆忽然走过来对他说:先生听说过我们村里发生的命案吗?

商人说:当然听说过呀,凶手不就是那个小和尚吗?他早就被县令大人就地正法了。

老婆婆吃了一惊,说:小和尚当真被杀了?

商人说:当然了。

老婆婆说:那小和尚被杀了,这个案子是不是就不会再被追究了?

“那是自然,凶犯已经伏法,官府自然不会再问。”

老婆婆听了,不禁摇头叹息。

商人不解地问道:那个小和尚图财害命,罪有应得,婆婆为什么要叹息呢?

老婆婆撇撇嘴说:便宜了我们村的那个小子了。

商人听后大吃一惊,莫非这个老婆婆知道真凶是谁?于是他不动声色地问道:如何便宜了那个小子了?

老婆婆靠近商人,小声说道:小和尚太倒霉了,他真的是被冤枉的,真凶是我们村的一个少年。

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
老婆婆神秘地说:官府不是一直没有找到凶器吗,那天晚上我起来上茅房,正好看见的少年提着一把带血的尖刀,匆匆忙忙赶回家,我猜他肯定就是凶手。

说着,老婆婆长叹一声,面露愧疚之色:我一开始害怕,没敢说,总以为官老爷能查出真凶,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。

商人追问道:那少年可曾出村,他的家在哪里?

“那小子一直待在家里游手好闲,”说着,老婆婆把少年的家指给商人看。

商人又和老婆婆闲聊了一会儿,便借故匆匆忙忙地离开了。

5.真凶落网

不久后,许多捕快进了村子,将少年的家团团包围,把少年擒获了。

在少年的家里,找到了被害人家丢失的财物,还有一把尖刀,经过检验确认,尖刀就是杀害女人的凶器。

向敏中当即升堂问案,少年见事情败露,主动交代了实情。

原来,被害的女人长得十分漂亮,男主人怕别人觊觎,便不准她出门,总是将她关在家中。

少年听说后,好奇心大起,一天,他趁男主人不在家,偷偷翻墙来到院子里,在女人的窗下偷看。

女人果然貌美如花,少年起了淫心,竟大胆地推门而入。

女人开始时十分惊慌,但少年巧舌如簧,很会哄女人,一番甜言蜜语后,女人心动了。

随后,两个人顺水推舟地在一起了。

此后,只要男主人不在家,少年就偷偷跟女人厮混,闲谈中,他得知了女人家财务藏匿的位置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两个人愈加难舍难分,于是决定私奔。

案发当晚,少年跟女人一起盗窃了财物,二人连夜私奔。

可半路上女人忽然反悔了,觉得少年整日不学无术,自己跟着他肯定没有好日子过,于是便要回家去。

少年怕女人回家后供出自己,便抽刀杀死了女人,然后把女人扔进了枯井,自己逃回了家。

第二天一早,少年听说小和尚当了替罪羊,心中暗喜,以为自己从此高枕无忧了。

谁知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官差假扮商人,到了村里探出了实情。

真相大白后,向敏中依律判处少年斩首,将小和尚无罪释放。

向敏中为民请命、智擒真凶、千古美名传!

标签:

推荐阅读>